这栋建于20世纪中期的住宅,见证了科比从13岁到17岁的成长关键期,彼时,他跟随父亲乔·布莱恩特从意大利返回美国,在此度过了高中生涯,房产记录显示,房屋内部仍保留着科比居住时的部分结构:狭窄的走廊、低矮的门框,以及面向后院的卧室窗户,邻居回忆道:“每天凌晨四点,都能听到后院传来规律的运球声,即使暴雨如注,少年科比仍会在篮筐下重复跳投动作,塑料布遮盖的灯泡是他唯一的光源。”
后院那个标准高度篮筐如今已锈迹斑斑,固定篮板的木质背板甚至出现了裂痕,但正是这片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水泥地,承载了科比“曼巴精神”的雏形,当地文史专家指出:“这里不仅是体能训练的场所,更是他构建篮球哲学的思维实验室,据科比高中队友证实,他常在此模拟比赛最后时刻的绝杀球,甚至会对着篮筐自言自语,推演攻防策略。”
此次交易背后,是一场持续数月的秘密竞标,房产经纪人莎拉·威尔逊透露:“我们收到过23份来自全球收藏家的报价,最终买家是一位匿名体育纪念品投资人。”尽管房屋室内面积仅2000平方英尺(约186平方米),且需全面翻新,但成交价仍达到同街区房产均值的3.7倍,专业评估报告显示,附加价值中约82%源于“科比训练遗址”的文化符号属性。
竞标过程中,后院篮筐成为焦点争议点,原房主坚持要求保留篮筐及部分原始结构,并在协议中明确“禁止拆卸或商业性展览”,最终买家承诺将围绕篮筐建造防护性玻璃幕墙,同时向经认证的篮球青训机构有限度开放参观,这种“文物级保护”模式,参考了纽约扬基体育馆保留贝比·鲁斯更衣室的案例。
这桩交易折射出体育纪念品市场的新趋势,2024年苏富比拍卖行数据显示,与体育传奇人物相关的“场景化遗存”价格年增长率达47%,远超传统签名球衣等藏品,此前,迈克尔·乔丹芝加哥故居的车库门(其子马克斯曾练习投篮的场地)以14万美元被拆解拍卖;拳王阿里童年居所的跳绳架亦以28万美元成交。
费城市政府曾考虑将该住宅申报为历史地标,但因私有产权问题未果,交易协议中已约定需向“科比·布莱恩特青年基金会”捐赠部分收益,用于支持费城基层篮球项目,基金会负责人表示:“这座篮筐象征着一个本土少年的坚持,它的价值应用来点燃下一代梦想。”
对于球迷而言,这个篮筐早已超越物理实体,社交媒体上,“#科比篮筐”标签下聚集着跨越代际的追忆:有人上传1994年用胶片相机拍摄的模糊影像,记录下科比在雨中练习后仰跳投的瞬间;有人分享自己因受科比故事激励,在后院安装同款篮筐的经历,ESPN评论员指出:“当代体育文化正在重新定义‘遗产’——它不仅是奖杯和统计数据,更是那些承载汗水与执念的平凡场所。”
当房产移交程序完成后,新主人计划邀请科比高中教练格雷格·唐纳录制一段AR导览,通过扫描篮筐即可全息重现科比的训练片段,这种技术赋能的历史保存方式,或许将为更多体育文化遗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