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年中国篮球协会年度论坛上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的未来发展发表重磅讲话,面对近年来联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姚明强调:“中国篮球的根基在于职业联赛的健康成长,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,并将在稳步推进改革的同时,积极探索扩军的可能性。”这一表态引发了业内对CBA联赛格局变化的广泛关注。
自2017年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,CBA联赛在商业化、青少年培养和赛事运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2023-2024赛季,CBA场均观赛人数突破5000万,较五年前增长30%;联赛赞助收入创下历史新高,多家国际品牌加入合作伙伴行列,联赛首次引入“工资帽”制度与球员流动机制,有效提升了球队间的竞争平衡。
姚明在论坛中指出:“联赛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系统化改革,我们通过完善选秀制度、推动俱乐部青训体系升级,为年轻球员提供了更多机会。”他以2024年CBA选秀为例,共有52名球员被选中,其中大学生球员占比超过40%,体现了联赛人才来源的多元化趋势。
联赛仍面临诸多挑战,部分俱乐部因资金问题退出,外援政策调整引发的争议,以及与国际高水平联赛的差距,均为CBA的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,姚明坦言:“改革必然伴随阵痛,但我们必须坚持方向,联赛需要更多具备长期发展规划的俱乐部,而非短期资本投入。”
关于CBA扩军的可能性,姚明表示:“联赛规模扩大是职业化进程中的自然选择,但需以稳定性为前提,我们正在评估潜在城市的市场潜力、俱乐部运营能力及青训基础。”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,若扩军计划落地,中西部地区可能成为重点考量区域。
业内人士分析,西安、长沙、合肥等城市具备较强的球迷基础与商业潜力,但新球队需满足严格的准入标准,姚明强调:“扩军不是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通过引入优质资源提升联赛整体竞争力,我们可能参考NBA的发展模式,分阶段推进扩军,确保联赛质量不受影响。”

扩军计划还需与现有俱乐部利益达成平衡,部分俱乐部负责人担忧,新球队的加入可能稀释联赛收入分成,对此,姚明回应:“联盟将通过优化转播权分配、开发新兴商业渠道等方式,保障各方权益,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共荣的篮球生态系统。”
姚明多次强调,青训是联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,2024年,中国篮协联合教育部推出“校园篮球振兴计划”,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1000所篮球特色学校,并建立从小学到职业俱乐部的贯通式培养路径,数据显示,2024年CBA注册球员中,通过青训体系晋升的球员占比达65%,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。

“扩军若脱离青训支撑,将是无源之水,”姚明表示,“未来新加入的俱乐部必须证明其具备完善的青训体系,并能持续输送人才。”他以浙江广厦队为例,该俱乐部通过深耕青训,在五年内培养了多名国手,成为联赛强队之一。
CBA与NCAA(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)的合作进一步深化,2025年,首批通过“中美篮球交流计划”赴美训练的中国球员已进入NCAA一级联赛,此举被视为中国篮球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关键一步。
在论坛的科技展区,CBA展示了多项创新技术应用,包括AI裁判辅助系统、VR观赛平台及智能数据分析工具,2024-2025赛季,联赛首次实现5G技术全场覆盖,为球迷提供多机位沉浸式观赛体验,姚明指出:“科技不仅是提升竞赛公平性的工具,更是连接球迷与联赛的桥梁。”
球迷社区的互动性也成为联赛关注重点,CBA官方应用程序在2024年新增“虚拟更衣室”功能,允许球迷与球员进行线上互动,该功能上线首周用户突破200万,姚明表示:“未来联赛扩军后,我们将进一步依托数字化手段,深化区域球迷文化,例如通过定制化内容服务地方球迷群体。”
尽管CBA在国内影响力持续提升,但其在全球篮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仍待加强,2024年,CBA球队在国际篮联亚洲俱乐部杯中表现平平,暴露出与国际顶尖联赛的差距,姚明认为:“联赛扩军应与国际化战略同步推进,我们鼓励俱乐部参与更多国际赛事,同时考虑引入亚洲外援配额,提升联赛对抗水平。”
CBA正与欧洲篮球联赛洽谈合作,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“中欧冠军杯”,这一举措若落地,将为CBA球队提供更高水平的竞技平台,并加速中国球员的成长。
姚明的发言传递出对中国篮球未来的坚定信念,在职业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,CBA扩军可能成为联赛发展的新引擎,但其成功离不开系统性规划与各方协作,正如姚明所言:“篮球不仅是比赛,更是一种文化,我们需要用长远眼光看待联赛建设,每一步改革都应为下一代铺路。”
随着评估工作的逐步推进,CBA是否会在2026年前迎来新成员?答案或许不久后将揭晓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中国篮球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,其选择将深刻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篮球的格局。